🔥
大山里的阿嫫
“阿嫫”即“母亲” 谨以此组诗来表达对像我母亲(阿勒呷呷莫)一样一生任劳任怨的为着家庭和民族文化教育的彝族最朴实妇女们的感激和赞颂。 1 山神接受了毕摩的“曲耳比”, 儿女们的哭闹声谱成了大渡河灌溉的旋律。 我是一个彝人, 祖先的教诲经教会我: 火塘是我言语的代名词, 灶土是我生命的守护神。 大山里的阿嫫, 一声声长毛经消失在汽笛声中, 你手里的弯刀也结起了沧桑的红绣, 而我仍会一辈子怀念儿时的天菩萨。 子孙们都在生活的指引下慢慢的离开了, 你的身影却在群山里悠然来回了千万年。 你金色汗滴顺着青铜色纹路慢慢地滴落后——— 大地上: 荞麦黄了一年又一年, 玉米结了一季又一季, 土豆育了一代又一代。 大山里的阿嫫, 是你走过的那一条条的山间小路, 组成了我的经脉, 它们构成了我生命里的指路经, 里面的经词时时刻刻告诉着我 我高贵的姓氏 ——我信火。 2 村庄烙上了服装变化的重印, 那里再没了曾有的那份共同的荣耀。 而阿嫫却依旧日日夜夜穿着百褶裙养育了几代人, 大山里的阿嫫, 鹰的力量在我的骨髓里渐渐地变深, 你的服饰却在慢慢地变黑, 那是时光火焰在生命里的跳动。 我生来就喜爱荞麦粑粑, 你选择让我喝下荞麦酒; 我们在祖先的灵牌前祈福, 这就是我们的幸福和信仰。 大山里的阿嫫, 黑色的河流流动着, 黄色的太阳守望着, 红色的火把点亮着, 世世代代的彝家儿女仍在高岗上歌唱舞动着, 七月的那一片热闹是他们心中无法割舍的爱。 一场春雨后留下的是我对大山的另一份信仰。 大小凉山洒下的月光, 是孩儿绕行月亮的诗作。 如果有族人说: 腰间甲是英雄带的情人, 擦尔瓦是左耳环的神使, 那么我灵魂的知己就是我的阿嫫。 3 雪没有压倒的枯草, 还在呼唤彝人的梦想。 从凉山到他乡, 从奴隶社会到现代社会, 一遍遍被我提起的 是你对祖灵的肃穆信奉。 大山里的阿嫫, 我在他乡的黑夜里又一次流泪了, 因为我又想起你了。 入睡前听见的还是我嘶哑的声音, 那是故乡的炊烟熏红了我的双眼。 你的孩儿看不见大山的容颜, 望不见你血液的颤动…… 万物都在蜕化, 蜕化的不止有风还有根, 梦里却依旧有那个多彩的“朵洛荷”世界。 大山里的阿嫫, 我会归来, 和你一起站上美丽的南高原, 自豪的看着我的皮肤再度成为太阳的颜色, 看着我又一次虔诚咀嚼故都大地上的泥土。 我的脚步有年轻的马蹄声, 我的双手有不变的刺绣梦。 是你的容颜点亮了我的灵魂, 回家,回家,回家…… 猎人的后代永远记得祖先的勇敢和智慧。 彝文和母语是你的乳汁带给我的 一生的骄傲。 注:毕摩:此处指法师 “曲耳比”:念山神经促育。